用爱聚力 齐心战疫
清晨夜晚,阴晴寒暑,白衣执甲,“疫”往无前。在师大校园里,在疫情防控一线,一道道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各个关卡。他们,是防疫工作人员,是在校教职工,是无数挺身而出的战士。他们舍下思念,忘却疲惫,将全校17972名学生的安全扛在肩上,他们以平凡之躯筑起了守卫整个校园的坚强堡垒。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4月14日晚,学校发布新冠疫情应急管控通告,对学生宿舍实行网格化封控管理。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朱红康接到通知后立即报名担任南区5号公寓副楼长。岗位值守、搬运物资、取餐送餐、核酸检测、环境消毒……任务极其繁重,睡眠难以保证,朱红康老师无暇顾及熬红的双眼和酸痛的肩膀,“只要能让同学们按时吃上饭,保证大家的安全,再累也没关系”他说道:“不得不承认,在应急管控第一天的早晨的确有一些仓促,可能在各方面都不太熟练,但在之后我们根据同学们的反馈,不断改进工作,为同学们送餐的质量和效率也不断提高。工作的确辛苦,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许多暖心时刻。我们在送餐的时候,总是听到同学们 ‘老师辛苦了’‘非常感谢老师的付出’这样的问候,那时我就感觉一切都值得。”
当同学们每天都能按时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时,奔波劳累的老师们也许还饥肠辘辘,“给学生送完餐后,如果没有多余的饭菜,我们就自己泡桶方便面吃。为了节省时间,有的老师甚至直接蹲在路边吃饭。”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慧玲老师回忆道:”这几天,走在空旷的校园里,真切地感受到了师大人抗击疫情的决心与力量。师大人团结一致、守望相助,彰显出深厚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她,穿上防护服,化身“大白”,是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员;分发三餐,发放抗原检测盒,引导学生排队做核酸检测,又是驻楼管理员;进宿舍安抚同学们的不安情绪,帮大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她还是同学们的知心大姐。“以前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只知道自己是教书育人的老师。殊不知自己还可以‘扮演’这么多的角色。”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段艳老师笑着说道:“作为党员,特殊时期就要有特殊的担当。”
不变的初心,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始终坚守阵地。面对数日繁重的志愿者工作,老师们不但没有抱怨,而且还在工作中不断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的郭小鹏老师说:“对于管控中暴露出的问题,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才能提升学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水平。”他表示“按照目前的形态,我们还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现在病毒的传播力是越来越强了,所以我们面临的难度也是成倍增加。但我觉得,这个困难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定能扛过去,我们终会迎来疫情消失的那一天。”
这场突如其来的战斗中,我们看不到炮火,却看得见冲锋。你们顾全大局,不惧风险,认真监督每一次核酸检测;你们闻令而动,昼夜值守,只为不错过任何一条重要信息;你们竭尽所能,不辞辛苦,坚持为每一位同学送上热腾腾的饭菜。你们义无反顾、争先在前,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真正展现了新时代师大人的素养和风貌。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越到紧要关头,越显责任担当;越是艰难险阻,越显人间大爱。大爱无言,润物无声。老师们的辛苦同学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我们看见,老师们的身影穿梭在学生公寓里,来来回回;我们也看见,朋友圈里他们诉说着对遥远亲人的思念,真真切切。我们从每天不下三万步的微信步数里读出他们的奔波,也从线上教学的细致讲授中想象到那前一晚的彻夜备课。深夜的路灯下,老师们在宿舍楼间一遍遍巡查;正午的艳阳里,老师们匍匐着身子搬运一箱箱热腾腾的饭菜;井然的队伍中,老师们一次次叮嘱‘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离’。他们是谁的父母,是谁的子女,又是谁的爱人。可当我们喊一声‘老师!’——他们就抛下一切,义无反顾抵达这没有硝烟的战场。”同学们真情流露道:“亲爱的老师们,我知道,你们也是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也会累倒,你们也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翻看亲人的照片。甚至,当你们仰起脸,我竟看到防护面罩下一张张稍显稚嫩的脸庞,我才明白,当我们还把自己当作被保护的对象时,与我们年龄相差无几的你们,已经学着将自己铸成一道道铁墙。”
“第一天晚上,许多老师开会到凌晨两三点,只睡了几个小时便投入到了第二天的工作中。疫情封路、快递停运、物资难以保障,近两万名学生需要提供送餐服务,要组织开展多轮全员核酸检测加抗原检测……在这种困难重重的情况下,老师们毫无畏惧、日夜劳碌,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各项工作奇迹般地正常运转了起来。”说到这些,许怡柔同学的眼中满是感动。
王泽颖同学说:“封楼管控的消息发布之后,老师们最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我们。你们在微信群中第一时间表达对我们的关心,每一天都会准时把一日三餐递到我们手中,时刻关心我们的心理健康。在共同抗疫的特殊时间里,请敬爱的老师们注意安全、保重身体。”
有的同学们说,看着老师们那么辛苦,自己却帮不上什么忙,觉得很过意不去。其实大家的理解和配合就是对老师们最好的帮助。“有了自律,才有健康;有了健康,才有自由。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早日战胜疫情”9号公寓楼楼长、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柴文晖饱含深情地寄语青年学生:“希望同学们能充分认识到疫情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服从大局,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各项防控工作,自觉增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抗击疫情的正能量!”
老师们的以身作则、无私奉献感动着众多的师大学子,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尽全力配合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常佳瑞同学说道:“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要积极配合学校防疫工作,争取早日战胜疫情,拥抱美好生活。”畅凯锐同学表示:“每一位工作人员、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志愿者都很辛苦,我们应该互相理解,不要抱怨,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
在南区6号公寓楼驻守了三天的历史学院团委书记阎海燕对同学们的高度配合表示真挚感谢:“谢谢各位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是一种信仰,因为你们的存在,让身边的人更幸福;感谢同学们的全力支持,你们的每一次积极配合,每一次主动付出,都彰显了师大青年的担当,都为抗击疫情作出了巨大贡献!”
风雨同行 静待春来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虽然个人的力量很微薄,但只要我们坚持用“生命影响生命”,就一定能激起更多善念,引发更多善举;只要我们不断拓宽生命的厚度,去追寻生命的真正意义,就可以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在困难面前,所有人同心携手、共克时艰,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信任和温暖成为连接彼此的最强纽带,这是战无不胜的力量。
校园战疫,同舟共济。各种细致的人文关怀和服务保障让师生共同见证了美好,收获了感动;全体师生的点点微光汇聚成灿烂星河,凝聚成磅礴的师大力量。我们坚信:师大精神会历久弥新,愈铸愈强!我们将继续携手共进,迎接春暖花开!(郭慧敏 刘浩楠 薛国园 杜蓉/采访 郭慧敏 刘浩楠 薛国园 程安琪 卢顺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