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我校干部师生热议全国两会教育话题(三)

发布时间:2021-03-10浏览:

2021年全国两会于3月4日在北京召开。我校干部师生对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反响热烈,围绕2020年和“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新成就及对“十四五”的热切期待展开了热烈讨论。

在认真聆听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后,我最大感受就是关注民生、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政府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报告中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教育工作理念,彰显了我国发展人民满意教育的决心和信心。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一定要抢抓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山西省实施高等教育“1331”工程以及“三个调整优化”等政策的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王银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万众瞩目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了精彩的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催人奋进。过去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勠力同心,贯彻新发展理念,打赢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航天事业飞速发展,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经济实现了正增长,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更加明显,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也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和典型事例,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国上下用优异的成绩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郝红霞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历次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山西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省教育改革整体呈现蹄疾步稳、深入推进新态势,开启改革筑梦新征程。通过全面部署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城镇与乡村同步、扩优与扶弱并重、软件与硬件并举,显著缩小了城乡义务教育差距;通过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建成了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提升计划,优化布局结构、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升质量;通过实施“1331 工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将高等教育纳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范畴,吹响了我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向高质量进军的号角。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感知到,山西教育改革之路,是不断跨越、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征程。我们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加大改革创新,更加奋发有为,争取为全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走出山西路径、创造山西模式、贡献山西力量。(孙兆奇 生命与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两会的召开,是在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回首百年建党史和70多年的建国史,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绩,带给我们极大的自信。展望“十四五”,我们任重道远。特别是身处高等教育的一线,我们要更加自觉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要更加主动的贯彻教育部关于教育的重要部署,要更加积极的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校“三个调整优化”的战略决策,要更加严格的落实基层党委的主体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多为师生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共同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大发展。(陈向波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经从大众化阶段进入了普及化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围绕高等教育的四个维度,即人才培养的高质量、科学研究的高质量、社会服务的高质量、文化传承的高质量。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才会有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教师教育作为教育的母机,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我们希望党和政府继续高度重视师范院校的改革与发展,从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布局、人才引进与稳定、资金投入等方面,特别加大对中西部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让师范院校聚焦师范主业。(范晓东 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全国两会如期开幕,适逢建党100周年,又是在举国欢庆脱贫攻坚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胜利之际,也是在“十四五”规划开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时召开的大会,世人瞩目,国人期盼,意义重大。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依然是两会的关注热点。2021年毕业生将达909万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意义大,挑战大。“十四五”时期,国家对高校就业政策更加侧重毕业生的劳动力素质,我省近日也提出了将“推进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鼓励支持专业特色发展,以此加强毕业生劳动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具体举措,以改革创新驱动教育发展,以特色应用引领专业优化。食品专业作为我校工科特色的应用型专业,我们将在“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抢抓机遇,全面提升学院人才培养和服务能力,奏响更加精彩的“食”代强音。(亢俊红 食品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今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减贫史上的“人间奇迹”。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两会,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实事求是,关注民生的重要部署。2021开局关乎全局,第一步就要迈准迈稳,迈出新气象,干出新成效。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会得更加骄人的成就!(郭李鹏 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三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高等教育质量实现历史性跃升,为“十四五”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乃至2035年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不论是乡村振兴、健康中国、还是科技创新,都离不开更高高质量的教育。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学院党委将认真组织学习两会精神,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国两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结带领全院党员和师生员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攻坚克难,奋发进取,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李菊花 社会学与法学学院党委书记

今年这场“春天的约会”注定不平凡。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呼之欲出;“十四五”开局,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之年召开的两会,必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关乎中国人民坚定信心、提振精神,对于“十四五”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至关重要。作为教育战线的基层党组织书记,我希望乘党史学习教育之东风,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奋进姿态参与教育强国的建设征程,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何喜均 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紧紧围绕习近平教育思想,力求加快新时代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重构,促使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健全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潜心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而如何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如何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具体操作仍有很大弹性,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管理者,我们要全面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各自的工作实践,不断摸索完善教学、科研、教师、学生等各个领域不同主体对象的评价办法,找准改革切入点,形成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与细则。(吴建军 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十三五”期间,我国的5G建设成果斐然,我从听闻5G,到见识到5G的速度,再到用上真正的5G手机,在这短短几年中就成为了现实。在这期间,我也感受到了身边的环境质量的巨大提升,之前太原冬天灰蒙蒙的天空已然消失不见,身边的道路也愈发宽阔平坦。与此同时,我相信“十四五”能让我的祖国能变得更加美丽。(卜宇斌 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大一学生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党的“十四五”规划擘画了未来中国发展蓝图。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精神,需要我们以网络主题传播活动为抓手,透过文化扶贫实践,激发文化活力,凝聚发展共识,加大文化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韩莹 传媒学院20级广编一班学生

过去的“十三五”,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它的起点2016,是国际社会风云跌宕的一年;它的终点2020,是我国历史发展阶段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新百年。回望“十三五”,我们取得的成绩相当亮眼。我国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大关,脱贫攻坚取得了伟大胜利,全面小康基本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展开,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在疫情的突然打击下,我们守住了金融风险的底线,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一件件利在千秋的深远谋划和成绩在不平凡的“十三五”达成。如今“十四五”规划已经迈开了脚步,让我们从“十三五”中总结经验,坚定士气,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跃上发展的新台阶。(鲁星杰 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01班学生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十四五”能否开好局、起好步,事关我国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十四五”发展目标和重大政策举措,将为提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强心剂。

“十四五”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作为“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民生始终是基础,要推动社会的发展,就必须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十四五”规划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国内国际双循环、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议题列为重点。其中,国家指出,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不是终点,而是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新起点。“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的新蓝图徐徐展开,波澜壮阔的“十四五”即将启航。我相信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必将迈入一个新的篇章。(谢婉莹 地理与科学学院20级学生

阳春三月,全国两会如期召开。会议的召开进一步坚定了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步伐,让我们走的更有信心、有力量!在新的征程中,我们要在工作与学习中奋勇争先,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勇于创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会议精神,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入透彻学理论,提升能力学本领,积极肩负起时代斌予的历史使命。为社会发展出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筑梦“十四五”,阔步新征程!(郝铖婧 传媒学院20广编一班学生

时光如水,岁月如莲。2020年,“十三五”的完美收官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心生骄傲与自豪。过去的五年里,我们曾与新冠病毒做殊死搏斗,但同时我们做到了,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教育普及水平实现新提升,教育公平发展迈上新台阶,教育服务国家发展取得新突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为我的祖国感到自豪!更明白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奋斗的伟大意义。(姬文莫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专业大一学生

“一年有突破,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发展”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十三五”规划开展的目的。这也是千载之勋,一朝可立的教育现实改观。

“十三五”教育规划围绕“党建引领、示范带动、内涵发展、质量提升”为工作思路,取得了前不见古人的伟大成就。

“十三五”我国大力推进科研高校配合工作,让高校基础科研实力与师生研究经验得到锻炼这为各行各业提供了1000多万专业技术过硬人才。推进200余所高校进入“双创示范”俱乐部。从高中入学51个百分点到义务教育95个点。

公平敢为天下先!贫困一个大国掰不开的锁,锁住了求学的路。而在“十三五”,脱贫与教育扶贫双向联动,实现了建档立卡的“动态清零”累计资助3.91亿名学生,投资7739亿元。“十三五”的宏伟已走过,“十四五”正毅步走来!(李玉锋 历史学院历史学专业2003级学生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数字红利充分释放的扩展阶段。在“十三五”规划时期,我们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就。我们“八纵八横”助力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四好农村路”深入推进;相继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太多、太多的成就我说不尽,但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有了明显提升,我们都享受到了改革的成果,同时对“十四五”充满了期待。(吕欣雨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类一年级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投入了大量的专项资金以扶持教育,并鼓励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学生,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的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同时也促进了个人的精神富裕,这对每个人来说更是弥足珍贵的。(郭琪琪 社会学与法学学院法学专业大一学生

“十三五”期间我国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台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量质一同向前迈,全方位开放格局构建,国家政策不断优化,强化民生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活力,8亿田粮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一系列成就振奋人心,中华复兴是必然的,我们享受着时代红利,在这些成就面前倍受鼓舞,应当不断自强,成为高素质综合人才,为国家复兴助力。(史壮壮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大一学生

庚子鼠年,疫情来势汹汹,全国人民众擎易举、吴越同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新时代的中国故事精彩不断。在这5年里,教育迈上更高台阶,社会推动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奔向2035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未来更加亮丽。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肩负使命与担当,延续奋斗精神,以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为大国建设奉献你我!(宋雨泽 文学院编辑出版学2020级学生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深化民生事项改革,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始终相信,未来将会更美好。青年,更应铁肩担道义,承担时代大任。(杨秀琴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