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干部师生热议全国两会教育话题(一)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2021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我校干部师生就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领导同志参加代表团审议、界别联组会时发表的关于教育领域的重要讲话进行了学习和讨论。
3月5日上午,我们以中心组学习的方式,集体收看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会四次会议开幕式,认真倾听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最大的感受是,报告站位高远、紧扣现实,处处体现着执政为民的初心使命、迎难而上的改革精神、奋发奋进的进取精神。尤其是报告提出“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我倍感振奋、倍添信心,更加坚定了我们办好师大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及时把握新形势、捕捉新业态,聚焦全省转型出雏形的主战场,谋划朝哪里转、怎么转,确保全校工作始终与全省转型大局同心同向、步调一致、紧跟融入,与全校师生员工一道,奋力蹚出建强建优建特建名师大的新路子,为全省教师教育振兴和教育强省建设做出师大应有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张晓永 山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重要体现,也是贯彻新时代教育发展理念,积极构建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对推动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异化发展,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快速提升,满足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等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山西师范大学教师,要抓住政策机遇,立足学科实际,发挥师范优势,凸显师范特色,积极主动作为,为把山西师范大学建成一流大学,把所在学科建成一流学科做出自己的贡献。(贾绘泽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是学校的工作,更需要家长、社会的支持。学校、家庭要承担起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成长成才的责任,全社会要营造少年儿童成长成才的环境和氛围。只有打好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组合拳,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有用之才、栋梁之材,才能谱写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王小平 社会学与法学学院院长)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教授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前提是办好人民满意的师范教育。作为师范大学,我们应该立足自身的发展定位,把培养优质师资作为第一职责,突出师范院校的“师范”特色,在科学、规范评估体系下办好师范教育,充分发挥师范教育对基础教育的引领、示范和支撑作用。(张潮 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今年全国两会是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四五”开局之年召开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这些举措必将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对正在改革发展中的山西高等教育和山西师大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需要迎难而上,积极改革,开拓师大发展新局面。另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提到了党史教育的重要性。传媒学院近几年拍摄了大量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播音专业学生也在学校理论宣讲团发挥了专业特长,因此我们学院将在在学校部署的党史学习教育中一如既往做出特色和成效。(曹飞 传媒学院院长)
李克强总理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1年的重点任务是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这是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更优质教育需求的积极回应。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首先要实现城乡教育间的公平,让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样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包括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改善乡村教师待遇等;其次,要实现区域之间的公平,目前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东南沿海、京津等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形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城市病”,2021年政府将加大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投资,在高校招生也将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倾斜力度,努力让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一系列积极举措将有力促进区域、城乡间的教育公平,为实现更高水平现代化贡献力量。(邰秀军 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认真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创新”,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音乐学院重任在肩,我们要学习两会精神,领会精髓和重点,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担当教书育人使命,砥砺奋斗前行。同时我仍将饱满的精神投入学院的工作,既要实行“一专九能”的教改,又要紧紧围绕学院中心任务,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刘明星 音乐学院院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极不平凡的2020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了我国“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就,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重要目标任务,并对“十四五”开局之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部署,意义深远。报告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加快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等,这让我们倍感振奋,更意识到肩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将按照学校党委行政的部署安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开展课程创优行动、筑牢课堂教学主阵地,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而不懈奋斗。(侯慧明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副院长)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华民族共同体是由中国各地域的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这是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充分证明的事实。只有文化认同、国家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维护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顺利实现。(仝建平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副院长)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要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其内涵直指教育公平的关键问题,对解决教育的投入以及基础教育工作者待遇公平的问题、城市与农村教育公平的问题、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公平问题有了明确导向,契合了人民的期待、体现了政府的担当。(侯俊华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报告中多处提及教育,包括教育普及、“双一流”建设、保障教师待遇等。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我也倍感责任在肩,要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更加努力搞好教学与科研,我们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潜心钻研,瞄准卡脖子问题,将科研和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发展的长河之中,用我们的专业能力服务国家的战略规划与发展,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王贵文 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要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认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既是立教之本,也是兴教之源。因此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全国两会不仅为我们注入了信心与活力,更让人切实感受到了中国力量、中国自信。
通过两会学习,我们更应深刻认识到高等教育应该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探求客观真理、推动创新创业、构建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身为高校教师更应该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学科建设,为新时代高等教育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张一平 美术学院副院长)
对于今年两会的教育议题,我最关心的是延迟小学生放学时间的议案。现在的小学生课业负担还是很重,孩子课后的辅导任务很多都落到家长肩上。就以我的表弟表妹为例,每天放学后都要完成当日的预习任务以及课后作业,而家长文化水平并不高,辅导起来非常吃力。延迟放学时间,在校辅导作业的提议将会缓解此类家长的困境,既能有效提高孩子成绩,又可以打击社会上的乱补课现象,可谓是一举多得。(任金祥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专业2020级学生)
对于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我最关注的是建议加强对在线教育APP与在线教育平台监管的提案,近年来线上教育不断发展,尤其疫情期间,线上教育更是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线上教育监管的部分缺失,却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当今要实现教育线上线下两头并重,无疑应该抓好线上教育这一关。(朱佳欣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9级学生)
两会期间关于教育的两大政策吸人眼球:人才培养注重性别差异化教育,整顿饭圈文化。网络文化发展下,小众文化开始逐渐进入视野,经过一段时间的普及发展,带给我们新鲜感的同时也对主流文化产生了冲击。男孩子要有阳刚之气,女孩子静心养性,饭圈文化强调尊重和理解。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做到在各色文化的碰撞之中寻出和谐共生之路,之心我们成长为对自己对社会负责的健壮青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宋雨泽 文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2020级学生)
今年两会提到了关于规范线上教学,以及对线上教育立法的议题。随着计算机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普及,并且在2020年疫情的契机之下,线上教育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无疑,网课教育跨越时空的方便性为人们提高了便利,降低了知识传播的门槛,是各位学子的一大幸事。但同时新兴的网络教育方式尚不成熟,存在诸如乱收费、教育资源不合格的漏洞。我认为应该尽早尽快规范网课教育平台及市场,才能更好的发挥出网络教育优势,让大千学子感受到真正的实惠。(郭德圣 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2020级学生)
对于一个国家发展来说,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无疑是最强大的后备军,因此教育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情。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就提出要重视教育,不仅要加强双一流大学的能力建设,同时也要加大对幼儿、老人的知识普及力度,尤其是要为文化“薄弱”的地区送去知识的力量,我认为这将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教育对一个国家的积极影响力并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水平。(王晓妍 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2020级学生)
本次两会期间,一位政协委员表示,我国的天问一号正以每秒4.8公里的速度在火星轨道上进行环绕探测,并传回了第一张近火局部的照片,这是中国首次拍到近景火星图象……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应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青年科研骨干,为祖国科学事业添砖加瓦。尤其是在新闻里看到了出席会议的政协委员张海迪,她的故事从小激励着我们每个人,她的优雅知性让人如沐春风,我将努力向她学习,不断芬奋斗,勇往直前。(孟雪 物信学院物理学专业2020级学生)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今年两会上有代表提出率先在原深度贫困地区逐渐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建议举措,将很大程度上减少原深度贫困地区由于家庭贫困而辍学的现象,无疑为教育资源更为缺乏地区的孩子们在通过学习而“走出大山”,走向自己的远大前程这一出路上,增添了更加光明的希望,为他们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定而有力的支持,给予了他们奔赴前程的力量。(王欣悦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专业2020级学生)
城里和村里相比,大城市和小城镇相比,相对来说前者具有更好的资源,所以当教育资源出现倾斜的时候,“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这一举措使农村的孩子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在这里我想对来自农村的孩子说:加油!你们凭借自己的能力也可以出彩,你们也可以获得机会向更好的自己出发,也可以为祖国腾飞的事业蓄力。只要坚持,只要努力,你就可以。(白海凤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物理学专业2020级学生)
教育话题依旧是今年两会的重点之一,其中由于在线教育APP的不断发展,代表们提出加强监管在线教育APP,并且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提出要防止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还提出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让“男孩更男孩”,教育不能缺少阳刚之气,这表明我国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重视,将促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吕卓璠 戏剧与影视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2020级学生)
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当前,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潮正在我国蓬勃展开。2020年初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巨大冲击,也催生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诸多变革,产生了很多新的热点话题,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在今年的两会上多位委员和代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比如王欢委员提出推进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庹庆明代表提出家庭教育尽快立法,让父母“持证上岗”,吴碧霞委员建议推出中小学线上教育黑白名单等等。我认为教育关乎国家命脉,也关乎每一个普通家庭的幸福和未来。推行教育公平,让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普惠每一个孩子,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坚守的价值准则,我们应该继续探索,努力前行。(陈乃乾 经济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20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