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近期在国际化学学术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连续发表三篇学术研究论文

来源:自然科学部 化学与化工学院发布时间:2025-10-24浏览:

近日,我校张献明教授团队在国际化学学术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德国应用化学》)发表了题为“Bio-Transport Regulation Inspired 5-Fluorouracil Keto to Enol Tautomerism Achieving High Proton Conductivity”(Angew. Chem. Int. Ed. 2025, e202512366)的研究论文。该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动态调控”策略。他们将一种常见的抗癌药物分子——5-氟尿嘧啶(5-FU)作为“分子开关”,通过两步法精确地封装到经过磺酸基功能化修饰的MOF-808孔道中。这项工作将生物的动态智慧融入人工材料的设计中,通过引入可控的分子级运动来协调传导性与稳定性的矛盾,这一全新的设计思路为开发一系列高性能仿生离子导体材料指明了方向。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512366

Angew. Chem. Int. Ed. 2025, e202512366

彭江副教授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发表题为“Unlocking Cryogenic Flexibility in Organic Crystals via Photoinduced E→Z Isomerization”的最新研究成果(Angew. Chem. Int. Ed. 2025, e202516540)。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彭江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该成果首次实现了通过光激活分子E→Z 异构化赋予有机分子晶体低温弹性,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光驱动后合成调控策略,为极端环境下可操作的刺激响应材料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低温光学致动器、柔性电子器件以及自适应系统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链接:https:// doi/10.1002/anie.202516540

Angew. Chem. Int. Ed. 2025, e202516540

冯会军副教授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发表题为“Facile One-Step Synthesis of 613 Link Cages by Coordination-Driven Self-Assembly”的最新研究成果(Angew. Chem. Int. Ed. 2025, e202516490)。我校为唯一完成单位,冯会军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该工作首次证明了无模板、一步法合成数学方程链笼的可行性,并将“配体臂长–构筑块长度≈7 Å”确定为拓扑选择性的定量判据。研究还揭示,弯曲二吡啶配体的几何特征与 π–π 堆积协同作用,可普遍适用于高交叉数互锁体系,为构建更复杂的五交叉、七交叉拓扑提供了可移植的设计范式。业内专家认为,这一“几何-尺寸”双参数模型有望演化为拓扑合成的通用语言,推动人工分子机器从“能造”走向“可控”,为材料、催化和信息科学提供新的分子基元。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516490

Angew. Chem. Int. Ed. 2025, e202516490

  • 一审:张会生
  • 二审:白晶
  • 三审: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