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7日,山西日报“教育”版以《话剧演出搅热师大舞台》为题长篇报道了我校戏剧与影视学院表演专业的同学们话剧演出系列活动。这是我校表演专业的学子们学习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学校推进教学改革的一次生动实践。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作为我省唯一戏剧与影视表演专业本科生,他们化身为一个个鲜活的艺术人物,用有板有眼、字正腔圆的表演,为师生们奉上精彩节目。
6月22日,临汾市午后温度39.4℃,为全省最高。
高温挡不住莘莘学子观看话剧的热情。当天晚上,山西师范大学能容纳上千人的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座无虚席,戏剧与影视学院表演专业1401班的学生们正在演出话剧《暗恋桃花源》。
从6月20日开始,该学院用9天时间展示戏剧与影视表演专业三个年级的阶段性培养成果,150多名学生化身《原野》《日出》《雷雨》《立秋》《青春期的事》等30多个剧本中鲜活的艺术人物,用有板有眼、字正腔圆的表演,搅热毕业季师大舞台,为师生们奉上一场场精彩的节目。
上路,不管风雨兼程
“从槐花胡同到葵花胡同,穿梨花胡同到杏花胡同,走枣花胡同奔李花胡同,千万别走天花胡同……”花白胡子环视左右,提了提嗓子大声说:“说人坏话的不一定是坏人,不说人坏话的也不见得就是好人。”
6月23日,记者在山西师大2号教学楼4层看到,位于该层的戏剧与影视学院的排练室里,话剧《坏话一条街》正在进行紧张排练。这是一出带实验性的剧目,为国家话剧院资深编剧过士行的作品,多年来已锤炼为经典剧目,剧情简单而内涵丰富,大量台词略显荒诞却又充满人生哲理。
戏剧与影视学院的景徐媛老师说:“由大三学生来驾驭显然是有一定难度的,但经过前两场演出,他们经受住了考验,同学们正全力排练,迎接30日临汾一中‘中学生进剧场’专场演出。”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演出活动在师大已不是头一回,因表演专业的特殊要求,每个学期结束都会有汇报演出,但规模都不如这次大。借力学生演出,戏剧与影视学院将此活动变成每学期的“保留节目”,并逐渐形成品牌。
戏剧与影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车文明教授告诉记者:“学院是在师大戏曲文物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该所成立于1984年,2006年获得戏剧戏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戏剧与影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在该领域唯一的一级学科博士点,今年成功入围省教育厅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学科群建设项目。下一步,我们还会在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方面下大功夫。”
虽然名声在外,甚至成为业界翘楚,但主攻方向还是侧重于理论,戏剧与影视学院正式成立后,戏剧戏曲学转向戏剧与影视学,案头研究为主转向兼及实践培养,堪称传统学科的蜕变。
对路,体验戏剧魅力
“为了学期末的演出再上台阶,我一个学期的教学就是围绕这个剧目展开的。剧目选择非常重要,《坏话一条街》就是既适合学生表演能力又略有挑战性的文本。”景徐媛说。
“选出适合学生排演的剧目只是第一步,后期的舞台排演更为关键。”景徐媛说:“就拿道具来说,话剧与传统戏曲最大的不同就是道具多,传统戏曲向来简洁,‘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在刮风下雨、船行马步、穿针引线等动作模拟方面都有固定的程式化动作。但演话剧不同,打电话最好有电话机,腿受伤了最好有轮椅,放音乐最好有留声机。这其中要很好地处理虚与实的关系。”
1401班王宇科说:“学院的道具‘家底儿’毕竟有限,男同学把平时不用的物件都收集起来,甚至自己动手做起了道具。”看到师哥师姐们准备道具如此辛苦,1501班一位细心的女同学,课余时间跑遍了学校的家属区,把一些犄角旮旯里存放不用的家庭生活用品进行拍照,并建立档案,以备不时之需。
吴颖老师告诉记者:“准备道具只是一个开始,角色扮演让他们收获更多。从大一时观察生活的原创小品起步,到大二的话剧片段,再到大三的整场话剧,无论扮演什么角色,都要进行自我学习,学会主动思考。后期合成和彩排阶段,更是锻炼了他们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社会责任感等全方位的素质和能力。”
表演专业创办3年来,学生们从片段走向整场戏,从原来300人的音乐厅小舞台走上1500人的大舞台,带着对专业的赤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热爱自己的专业。
出路,践行戏剧教育
“你学的是戏剧表演专业,毕业以后是不是可以当演员、拍电影?”
李荣荣、刘帅、赵晨辉、彭诗田等同学告诉记者,作为“师范类”本科生,本应毕业后教书育人,但在亲戚朋友热心的询问中,“毕业后的出路在哪里”成了他们最大的困惑。
其实,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8年各级各类学校要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其中明确要求,有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普通高中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
车文明说,“戏剧教育”是源自英国的教育模式,推崇学生对戏剧的参与和学习。在西方,儿童戏剧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自己表演戏剧。但在我国,“戏剧教育”还是新生事物,只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进行了尝试与探索。据了解,在北京十一学校,从2011年开始学生不再上传统的音乐课、美术课,取而代之的是戏剧课。北京市东城区革新里小学,自2013年以来,每个孩子每周都要上一节话剧校本课,每位教师同时兼任话剧课的授课任务。这样的戏剧表演,在许多中小学里将会越来越普遍,并且逐渐上升为重要的教学方式。
作为戏曲大省的山西,作为戏剧与影视学的龙头院校,师大捷足先登,勇敢破冰。未来的山西基础教育,无论看戏或者演戏,对青少年来说都将会成为“家常便饭”。(本报记者 张隽波 本报通讯员 张忠民 照片由戏剧与影视学院提供)
演出照片
网页链接:http://epaper.sxrb.com/shtml/sxrb/20160707/4118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