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山西日报》第五版以《236让爱不断线》为题对师大学子10年接力,以“236”闪亮的名字传播公益、志愿服务的事迹进行了报道。现将全文转发如下:
由一个女生宿舍发起爱心基金,10年带动万名学子参加公益活动
在山西师范大学有一个闪闪发光的存在
236让爱不断线
236爱心社成员和城居小学的孩子们一起跳“兔子舞”。本报通讯员摄
本报讯(记者 郭玉琴 通讯员 苏继文 杨亚东)一张纸一个饮料瓶,在他们眼里都是宝贝;一件不穿的冬衣,一本看过的图书,在他们这里都能发挥出最大作用。在山西师范大学,236爱心社经十年接力,已带动起万余名学生参与到了公益活动中来。
236爱心社的前身是236爱心基金,由该校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2006级8位女生用宿舍名字命名,基金由她们卖掉捡拾的饮料瓶和废纸而来。2010年毕业前夕,在她们的影响和带动下,2009级学弟学妹接过这面爱心旗帜,成立了236爱心社。此后,236爱心社一届接着一届发扬传承,服务内容更加多元化。2014年起,236爱心社与尧都区周边的农村学校建立起长期支教教育帮扶体制。
3月17日,又到了周五支教的日子。中午1时,236爱心社的12名成员像往常一样,相约校门口的公交站,他们要赶在下午2时,为尧都区金殿镇城居小学的孩子们上课。乘车20多分钟到达村口,再步行近20分钟到达学校。孩子们一个个早就翘首以盼,还未走到跟前,五年级的张爱淇、王蒙兰两个人就冲出来抱住了这次的领队侯雅敏,一边说着老师你终于来了,一边把手里的棒棒糖送给她。
城居小学是236社团开展“烛光行动”利用周末或空余时间义务支教的第四所农村小学。该校校长秦忠平介绍说,学校共有79名学生,7名教师都是语数外主课老师。经过商议,236爱心社承担了该校的音体美教学任务,并将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排入课表,给孩子们单调的校园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和笑声。
红丝带学校的艾滋病儿童、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特殊教育学校的聋哑儿童和盲童,环卫工人、敬老院孤寡老人、“暴走妈妈”郭珍珍、患病同学石琛琛等都是236爱心社关心帮助的对象。
除了搜集饮料瓶和废纸,他们还通过举办爱心义演等方式筹集善款4万余元,资助了10余名贫困儿童;通过募捐书籍或募捐购置的方式,在临汾和运城中小学建立起6座梦想书屋,每座配备1500-2000册图书;定期开展“情系山里娃,捐献冬衣”、用双手编织温暖,为特教学校学生送围巾、“捐出一本书,奉献一份爱”“大手拉小手、结对升国旗”等大小活动200余场,带动万余名学生投身公益活动。
十年来,236爱心社从最初的个人行动已发展壮大为该校的知名校园文化,物理和信息工程学院第一学生党支部被命名为“236爱心社党支部”。去年,被誉为山西师大“最美宿舍”的该院新松小区7号楼220女生宿舍的8名应届毕业生,考研全部达线,其中7人考入985高校,她们全部是236爱心社成员。爱心基金的创始人、已参加工作的郭学玲,仍然持续坚持着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