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我校承办首届世界环境哲学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

  2024-09-23 10:58:11  

9月15日至9月16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编辑部和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茶文化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首届世界环境哲学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暨生态伦理学教材研讨会在太原召开。来自国内外30余所大学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开幕式环节,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李闽榕、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亚东、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阐述了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性,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聚焦世界环境哲学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集思广益,深入交流研讨,为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多真知灼见。

主旨报告环节,清华大学卢风研究员从整体主义和还原论的角度分享了三个观点;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叶平教授详细介绍了我国近40年中国生态哲学理论的结构、历史逻辑和未来发展动态;英国卡迪夫大学哲学系罗宾·阿提菲尔德教授阐述了气候变化(或称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以及空气污染三个紧密相连的关系问题;广西大学杨通进教授、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凯蒂·迈凯珊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周国文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全球气候正义的困境与出路”“气候变化论中被忽视的价值”“世界环境哲学的理论线索及其观念特征”的主旨报告;西北大学谢阳举教授详细介绍了道家亲近自然传统的生态价值观念以及如何在道法自然的本原中培植生态文明;北京大学徐春教授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秘书长朱泓宇介绍了国家(武汉)绿色低碳产业创新生态集群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东南大学刘魁教授从基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环境”概念反思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对“环境”一词的内涵进行“范式”层面上重新诠释与反思;东南大学陈爱华教授作了题为“生态伦理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何以可能?”的主旨报告;美国纽约大学戴尔·贾米森教授围绕“人类中心主义,自然权利和神圣的重要性”进行了分享;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艾伦·汤普森教授提出新生态系统的观点。

专题报告环节,四川师范大学路强研究员从“暗黑生物学”的观念出发,把自然现象细化,反思人类视角的局限性,提倡把自然价值具象化从而进一步推进环境伦理学的研究;海南医科大学的邹庆华教授分享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治理的优化路径;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冯钦忠教授强调了环境哲学教材教学的参考价值,并呼吁培养未来科学家的生态良知;兰州大学的尚占环教授和肖洒教授分别以祁连山草原生态修复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例,展示了生态伦理学的实践应用;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马成慧、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黄晓红、江南大学副教授孙越、山西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王继创、杭州师范大学陈杨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维海)副教授迟学芳分别从诗意栖居、中国生态治理现代化、黄河治理的人文关怀、可持续发展与永续发展的异同、海洋生态保护恢复等角度,进行了交流分享。

青年论坛环节,多位青年学者围绕环境哲学伦理学相关课题发表了见解,展现了新一代学者的活力和潜力。

此次会议扎根本土化理论,立足中国化观念,面向全球化思想,不仅为世界环境哲学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也进一步促进了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对提升世界环境哲学学科的国际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审:赵改萍

二审:白   晶

三审:郭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