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许小红谈环境治理与科技立法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我校副校长许小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履职期间接受了《光明日报》和《中国产经新闻报》采访,就环境治理和科技立法两个话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许小红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政策,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临汾作为山西省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同样面临着煤炭消费比重大、单位GDP能耗高、碳排放上升的压力,同时,这也是临汾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重大机遇。
“我所在的临汾市可以说在大气污染治理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市区空气质量大幅改善,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在全国的形象得到改变,舆论评价也很积极。临汾取得的成效根本动力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决心,主要措施是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等四个结构的调整。”许小红说,近几年山西的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雾霾少了,蓝天多了,河流也明显清澈。2021年是山西省转型出雏型开局之年,我们要坚定在转型发展上蹚出一条新路来的信心和决心,加快当地环保产业的发展,从而助推经济绿色增长。祝愿临汾的明天更美好!
在加大科技立法力度方面,许小红建议进一步明确政府、高校、科研人员的功能边界,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让他们能一门心思搞科研、出成果。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支持,完善多角度的人才评价机制。要结合基础学科特点评价基础研究成果,重在评价其对应用学科的推动作用。此外,她希望尽快完善针对科技成果和产业化的第三方价值评价体系,把基础研究的“最先一公里”和市场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衔接起来,在科研人员和企业之间架通桥梁,把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串联起来,用产品体现成果、用市场检验成果。(来源:光明日报、中国产经新闻报)
上一篇: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学第一课”下一篇:
我校开展寒假志愿服务关爱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