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浙江大学潘洪革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

发布时间:2016-01-19浏览:

  2016年1月17日下午,由科技处组织的2016年度国家基金申报专题辅导讲座在科学会堂10层会议室举行,浙江大学潘洪革教授应邀为我校理科学院50余位科研工作者作了题为《科技论文的撰写与项目申报》的专题报告。此次活动由科技处许小红处长主持。     

  报告会上,潘洪革教授结合自身多年担任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副主编的经历,详细介绍了该杂志的发展历程、重点涉及的研究领域、投稿流程及相关的注意事项,重点强调了科研论文质量提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拒稿和稿件质量的关系,指出科研论文在项目申报中的重要支撑作用。随后与老师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详尽解答。     

  最后,许小红处长作了总结讲话。她说,潘教授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介绍了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期刊的办刊理念及投稿要素,将会很好地指导大家撰写科研论文。她指出,潘教授的科研理念、工作态度、学习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希望大家静下心把自己的科研工作做好,切实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积极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撰写优质的科研论文。最后她鼓励大家积极申报国家基金,合理安排、利用好假期时间,认真做好申请书的撰写,争取获得立项。     

  潘洪革,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8年出生,199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99年晋升教授,现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兼任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副主编(Senior Editor)、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杭州市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多年来致力于储氢材料和储锂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相关性能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在储氢电极合金、镍氢二次电池、轻质高密度储氢材料以及锂离子电池材料等研究方面,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的认可。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973”和“863”计划课题、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基金、教育部人才专项基金等科研项目近30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40余篇,所发表论文被SCI引用4700余次,H因子为38。(科技处 供稿)     


报告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