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举行
9月10日上午,我校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在田径场举行。校领导符惠明、卫建国、郝勇东、高峰、刘奎生、王云、许小红、车文明、王建华,武警临汾支队副参谋长李令飞,尧都区武装部部长朱定海出席大会。我校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机关各部门、各教学辅助单位负责人,施训教官代表、教师代表、2018级新生辅导员、高年级学生代表以及2018级全体新生参加了大会。校党委副书记郝勇东主持大会。
伴着高亢嘹亮的国歌声,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正式开始。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卫建国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新世纪学子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发表题为《提升四种能力 培养创新人才》的讲话。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重要论断以及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所提出的大学的“四个回归”,对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批判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更是大学生的一个基本能力,阅读是个人成长成才的第一基础。大学生的阅读一定要处理好海量阅读和深度阅读的关系,应当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对纸质图书和经典著作的深度研读;二是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写作能力是一个人从事任何工作的基本能力,大学生要在学习中勤思考、多动笔,坚持进行写作训练,让自己成为无障碍的写作者;三是敢于和善于批判质疑,提升独立思考能力。卫校长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践,鼓励学生要敢于和善于进行课堂提问,同时学会和习惯于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和讨论式学习;四是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卫校长指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关键是要确立一种观念,大学的学习应当是一种探求新知的学习,应当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应当是一个创造新知识的学习。尤其是研究生要转变观念,应当在学习的过程中研究,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研究的过程,通过研究来促进学习,对学校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
针对即将开展的军训,卫校长指出,军训是考验同学们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方式,更是培养大家艰苦奋斗精神的大好机会。他要求同学们提高认识,听从指挥,严格要求,刻苦训练,通过军训的磨砺,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的大学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卫校长希望2018级全体新生秉承“团结、创造、求实、奋进”的校训精神,在山西师范大学这片育人的沃土中茁壮成长,学业有成,全面发展,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校党委副书记高峰宣读了获得优秀生源奖学金名单。
教师代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曲海鹏教授在讲话中对新生的到来表示欢迎,他借孔子与子贡的小故事,讲述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经历,鼓励大家保持学习的欲望,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主动学习、努力学习、坚持学习,达到“学不厌、教不倦”的高度。
高年级学生代表、化材学院肖政昱同学结合自己师大五年求学之路,鼓励新生点燃激情火焰、练就强大之心、涂抹健康底色,共筑师大梦、同创新明天。新生代表刘琪同学对师大生活满怀憧憬,她表示将以高度的学习热情、严谨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姿态投入到今后学习生活中,不负老师、家长的殷殷期盼。
军训教官代表武奕鹏在发言中介绍了军训前期准备,井表示将严格施训,圆满完成军训任务。
最后,校党委书记符惠明为军训团授旗。
至此,我校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圆满结束。(刘亚雄 郭宇欣 栗嘉敏/文 饶二保 魏鹏州 李逸凡/摄)
出席校领导
校党委书记符惠明为军训团授旗
校长卫建国讲话
校党委副书记郝勇东主持大会
校党委副书记高峰宣读获得优秀生源奖学金名单
教师代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曲海鹏教授发言
高年级学生代表、化材学院肖政昱同学发言
新生代表刘琪同学发言
军训教官代表武奕鹏发言
与会领导颁发优秀生源奖学金
开学典礼现场
提升四种能力 培养创新人才
——在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校长 卫建国
(2018年9月10日)
亲爱的2018级本科生、研究生同学们:
大家好!再过五天,山西师范大学将迎来六十周年华诞。六十年滋兰树蕙,六十载桃李芬芳。在这样一个举校欢庆的美好时刻,我们又迎来了一批新主人,一批真正的新世纪学子。据我了解,今年的本科生当中有超过一半的同学都是“00”后出生的,是名副其实的21世纪的新一代。我认为,你们将是山西师范大学新一轮甲子辉煌的开启者,是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作为校长,我对大家充满了热切的期待。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开学典礼常常被看作是大学生活的第一堂课,在这样一节意义重大的课堂上,我应该讲些什么呢?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重要论断:一是高等学校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高等学校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三是当代大学生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这些论断让我对大学的根本职责和任务有了新的领悟。最近我也常常在琢磨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所提出的大学的“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其中“回归常识”是对学生的要求,其本质就是要求学生要刻苦读书学习。这次会议特别强调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扭转“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同学们,这些要求都是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的,也足以发人深省。在新的历史时代,大学究竟要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学生究竟要训练和磨砺自己的何种能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国外的一些著名大学也都在研究这些问题,很多学校已经提出了自己的学生能力培养目标。这里我举一个大学,比如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就提出,21世纪本科教育要实现几个目标:一是掌握知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融合;二是磨炼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批判性阅读能力、美学与审美能力、形式和定量推理能力、历史思考能力、科学分析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三是培养责任感:包括个人和社会责任感等;四是自适应学习:掌握知识迁移能力,逐步形成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习惯,成为创新型人才。这几个方面的要求,代表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和世界潮流。
我个人认为,今天我们的大学应当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即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批判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今天的大学生也应当着力磨砺和锻炼自己的这四种能力。我认为这四种能力也是我们今天的大学生最为缺乏的能力。下面我具体谈一下这四种能力的培养,与同学们共勉。
第一,要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同学们,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更是大学生的一个基本能力,阅读是个人成长成才的第一基础。但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不读书尤其是缺乏深度阅读已经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通病。不仅普通民众读书少或不读书,我们的大学生、研究生读书也很少。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其他国家公民的阅读量分别是:韩国人11本,法国人14本,日本人40本,德国人47本,俄罗斯人55本,以色列人64本。大家看一看,在阅读方面我们与其他民族的差距有多么大!我认为,这组阅读量调查数据值得我们认真反思。我个人对本科生、研究生、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状况也进行过一些调查,结果都很不理想。据我个人的了解,我们中国大学生与英美国家大学生在阅读量上的差距也是十分明显的。我们现在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仅从国民阅读的角度看,我们就有着很大的隐患和危机。同时我也认为,大学生的阅读一定要处理好海量阅读和深度阅读的关系。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了解这些信息也是非常必要的,手机网络也是帮助我们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我们应当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对纸质图书和经典著作的深度研读上,这是促进自我发展的一个基础性工作。2016年学校在《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文科学生要注重阅读经典著作,理科学生要注重阅读学科前沿文献。我希望今年入学的新同学从一开始就要用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
第二,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无论是从事学习活动、从事教学科研,还是从事其他工作,写作能力都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注重一个人写作能力的培养,文章高手和文章大家是我们的古人最为推崇的有文化有能力的人,《昭明文选》、《古文观止》就集中了这些文章大家的作品,受到万古景仰,“唐宋八大家”的美名就是对一群文章大家的极高赞誉。有美国学者也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纽约时报》曾经刊载过一篇文章,叫做《人文学科不该成为冷门》。文章的作者克林肯博格在美国许多知名大学讲授非虚构写作,他说:“在每个学期我都充满希望又十分恐惧,如果我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写作,我将没什么可教,而每个学期我都一再发现,他们还是不会写作。”从这里看,美国大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存在问题的。中国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如何呢?我个人认为也不容乐观。我举身边的两个例子。一个例子是,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一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因查重不过关而无法获得学位。查重不过关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的论文中的很多内容是复制或者抄袭别人的,这已经是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了。另一个例子是,我们学校去年举办的大学生写作大赛的获奖作品,有一部分是复制或抄袭的。这种状况的确让人揪心。在今天这样一个喜庆的场合,我不应当批评过去的一些学生,但我认为,这种局面必须扭转,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必须有所提高。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学校近几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各学院也想了一些办法,比如,学校设立了演讲、写作、书法三大竞赛,希望通过竞赛的引导,提升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所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勤思考、多动笔,坚持进行写作训练,培养自己良好的写作能力,让自己成为无障碍的写作者。
第三,敢于和善于批判质疑,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大学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追寻科学精神,必须要有批判质疑的态度和能力。质疑是一种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质疑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大胆的想象力。科学问题来源于质疑,没有质疑就没有问题,也就没有科学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说:“科学态度即批判态度。”我国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据我了解,国外很多著名大学都把批判质疑能力的培养作为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列入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并开发出一整套培养批判质疑能力的方法和技术,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如何培养自己的批判质疑精神和能力呢?这是一个十分复杂和专门的问题。结合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以下两个要点:一是要敢于和善于进行课堂提问。教育部长陈宝生在谈到本科教学工作时也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把头抬起来、坐到前排来、提出问题来”,也可以叫做“三来”理论。我曾经说过,创新要从质疑发端,质疑要从课堂提问开始。大学生的学习要敢于质疑老师,敢于质疑书本,敢于质疑权威。当然,质疑并不是让大家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更不是让大家不听老师讲课,不服从老师的教导,而是要对现有的判断和知识保持足够的警惕,对“标准答案”保持一定的距离,要敢于和善于对已有的论据说“No”。古人早就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应当成为我们大学学习的基本信条。二是要学会和习惯于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和讨论式学习。学校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文件中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也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核心要求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但现实情况是,我们一部分老师还不习惯这样做,很多学生也不习惯这样做。前段时间有几个课改老师告诉我,我们有一部分学生不习惯于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他们告诉老师说:老师,我们还是喜欢听你讲课,我们不喜欢讨论,我们也讨论不出什么东西来。同学们,我们一定要改变这种观念和习惯,而且必须进行革命性的改变,不改变,我们的大学生活就是缺少挑战性的,我们的学习就是缺乏深度和高度的,我们和中小学生的学习就没有什么区别。我期待从本届学生开始,能够发生这样的革命性的改变。
第四,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和方向。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提到创新,同学们可能会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情或者是政治家的事情。其实并非如此。在今天的时代,创新是一个时代潮流,创新是每一个人都应当做的事情。如在学习和研究中提出一个新的观点、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找到一个新的论据和证据,都属于创新的范畴。对同学们来说,关键是要确立一种观念,大学的学习应当是一种探求新知的学习,应当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应当是一个创造新知识的学习。
谈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特别要对今年入学的1357名研究生提出一些要求。你们是学校培养的更高层次的人才,应当与本科生有所区别,应当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有更高的要求。从2017年开始,学校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研究生产出创新成果的政策举措。我们提出研究生要成为学校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从2018届毕业研究生的情况看,同学们对学校的科研贡献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总起来看,我们的研究生对学校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贡献还是比较少的,有些专业的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上几乎没有什么贡献。这种状况也需要改变。昨天在教育科学学院和研究生新生见面,我说研究生一定要转变观念,我们不是来“上学”的,我们是来进行学术训练和学术研究的。从入学一开始,我们就要确立一种研究的理念,制定研究的计划。研究生不能满足于上上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万事大吉了,研究生要真正投入研究工作;研究生一定不要把研究工作推到毕业以后,甚至推到遥远的将来,你们的研究工作要从现在开始。不要等待一切都学好了、准备好了才开始进行科研工作,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完全学好或准备好。在学习的过程中研究,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研究的过程,通过研究来促进学习,我认为这应当成为研究生的基本学习模式。我期待本届研究生能够对学校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
同学们,今天的开学典礼同时也是军训动员大会。开学典礼之后,大一的同学们就要开始紧张的军训生活了。军训是同学们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课,也是考验同学们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方式,更是培养大家艰苦奋斗精神的大好机会。希望同学们提高认识,听从指挥,严格要求,刻苦训练,通过军训的磨砺,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的大学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在这里也向即将为大一新生实施军训的各位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从现在起,山西师范大学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你们也开启了新的人生征程。我衷心希望大家秉承“团结、创造、求实、奋进”的校训精神,在山西师范大学这片育人的沃土中茁壮成长,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祝同学们学业有成、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