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书记卫建国应约为《山西日报》撰文:加快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校园网络文化
编者按:校党委书记卫建国应《山西日报》“领导干部谈网络”栏目之约撰写治网用网文章,5月15日,《山西日报》11版网眼专版刊发了《加快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校园网络文化》一文。文章指出,山西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通过“压实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加强网络媒体融合”“开设网络课堂教学”“构建校园网络文化”,连接课上课下、线上线下两个层面,坚持立德树人是大目标、传播文化是总抓手、守住底线是硬道理,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不断提高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用网治网水平,确保网络空间更加清朗,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切实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构建校园网络文化
山西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通过“压实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加强网络媒体融合”“开设网络课堂教学”“构建校园网络文化”,连接课上课下、线上线下两个层面,不断提高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用网治网水平。
一是压实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学校定期召开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与各二级党组织签订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健全“两微一端”意识形态运行管理,加强自媒体监管和引导。严格网络信息内容,做到上传审批管理有制度、有审核,建立舆情预防和处置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网络评论员工作机制,加强网络舆情正面引导。完善舆情监测机制,加强舆情研判,分类分级明确处置主题,明确处置责任,不断改进舆情处置方法,及时梳理舆情处置工作,始终把握舆情管理的主动权。
二是加强网络媒体融合。学校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加强思政网络新媒体建设,成立新媒体联盟中心,制定《新媒体联盟章程》,对校内新媒体统一加强管理。通过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思想动态,结合社会舆论热点,突出亲和力,把“微”系列新兴媒体资源嵌入日常思政工作中,利用新媒体实现了思政工作与教书育人的有机融合。通过建立学校—党政部门—二级学院—班级—宿舍的全方位、立体式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开辟了校内评论员发声渠道,对党代会精神、“十三五”规划、“三项改革”等校内重要文件、重大工作进行深度解读,通过师生热议系列,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等国内重大事件加强舆论引导,凝聚师生正能量。
三是开设网络课堂。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程改革,引入了对分课堂新模式,开设了网络课堂,在校园网建设了网络教学平台,制定并实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成“网络平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按1:2比例分为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两部分。学校鼓励思政课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改革,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大幅度压减学时,录制网络教学视频,增加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思考能力,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布讨论话题和阅读材料,批阅学生平时作业,关注学生留言讨论,引导大学生正确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思考,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
四是构建校园网络文化。学校注重提升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水平,结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量身打造了一系列文化大餐。学校与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了“山西云媒体手机海报设计大赛”,把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和现代网络技术深度融合,引导大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级学院积极推进网络文化建设,举办优秀网络作品评选活动,鼓励师生发表优秀网络作品。利用校园网和微信、微博等网络文化阵地,引领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结合开学季、毕业季、考研、实习等特殊时间段,推送学校历史文化等系列图文等精选内容,凸显新时代特征,宣传学校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此外,学校官方微信还积极发布道德讲堂、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深受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陶冶大学生道德情操、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使校园网络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
加强和改进高校用网治网水平,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是大目标、传播文化是总抓手、守住底线是硬道理,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确保网络空间更加清朗,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切实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作者为山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卫建国)